樊英惠: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北京4月14日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学教育现有的600多个法学院当中,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阅读和写作上普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致使专业文献阅读量不够,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缺乏了解,对专业学科基础问题掌握不牢靠,难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融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和任课老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引导不够的因素,更多的在于不少学生只注重于网络传播的快餐文化,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阅读和扩展阅读,缺少对知识面的广泛掌握和写作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应当通过《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就掌握必要的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杜绝出现学位论文写作走过场、图形式的做法。为在全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发挥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近日一些高层媒体对中央民族大学首任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宋才发进行学术专访,并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课程作业中,挑选了6篇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后的体会,陆续原汁原味地予以发表。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英惠: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法学硕士生 樊英惠
坐在第三排的座位上,我得以近距离感受到宋才发老师的授课风采。初次见到宋才发教授的时候,只见他眉目如画,神清气朗,胸中正气浩然,一派谦谦君子之姿。目光沉稳中透着温和,如冬日暖阳,令人顿生敬意而不觉拘束。教室内空调凉意弥漫,但我看到宋老师衬衫的衣襟,从干燥到被汗水浸透,又在空调的作用下慢慢变干。如此反复,衣襟虽湿而气度不减,汗滴未尽而声音铿然。我想这样的反复,更像是一场静默的较量,汗水的存在也提醒着我,这看似轻松的讲述背后,蕴藏着多少热忱与专注。这一门课听下来,不仅令我深深叹服于宋才发老师学识之渊博,更为其德行之高洁所折服。能在读研究生期间得遇如此良师,实乃我之幸事,倍感庆幸与珍惜。跟随宋老师授课的节奏,走进了《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的殿堂,我收获良多,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但不限于此):
宋老师用他的人生与学问告诉我们,真正的学者不是耀眼的明星,更像是执着的灯塔。今后我将牢记宋老师的教诲,内化于行,踏实低调做人、做事、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