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需从多方面精准发力,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资产盘活与整合
全面清查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组建专业清查小组,按照经营性、非经营性、资源性分类梳理。利用测绘、评估机构,精准统计土地、林地、厂房、设备等,建立数字化、动态化资产台账,明确产权归属,为后续利用打基础。例如,某村通过无人机测绘闲置荒地,盘点出可利用土地 500 余亩。
针对闲置厂房、仓库,出租给电商企业、小型加工厂,收取租金;将荒山、荒滩通过公开招标,流转给农业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部分村落把废旧学校改造成乡村民宿,既解决资产闲置,又催生新业态。
整合碎片化的经营性资产,以村为单位折股量化到村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零散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提升生产效率与市场议价能力,避免资源分散浪费。
立足本地土壤、气候条件,挖掘特色农产品,打造 “一村一品”。发展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种植,配套建设保鲜库、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养殖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有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的乡村,开发乡村旅游。建设观光农业园、民俗文化村,举办农事体验活动、民俗节庆。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整合苗族文化与特色建筑,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
培育本土电商人才,搭建农村电商服务站,统一包装、营销本地农产品。借助淘宝、抖音等平台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直连全国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开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财务管理等培训课程,邀请专家授课、能手示范,提升农民专业技能;设立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对学用成果突出的村民给予奖励,鼓励本土人才成长。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企业家返乡创业,提供住房补贴、项目扶持、税收减免;柔性引进农业技术专家、文旅策划师,定期指导,弥补专业短板,为集体经济注入新思维。
借鉴公司治理架构,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设立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规范议事程序;聘请职业经理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升运营效率。
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村集体以土地、资产入股,共享技术、资金、市场渠道;联合周边村集体,整合资源共建产业园区、共享基础设施,凝聚发展合力,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将集体经济发展分解成具体项目,制定项目计划书,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人、时间节点,精细化推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与质量效益。
在种植养殖区安装传感器、智能监控设备,收集土壤、气象、作物生长数据,经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生产;引入农业机器人、无人机植保,提升劳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搭建农村集体经济数字化管理平台,涵盖财务、资产、项目管理模块,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数据自动分析,为决策提供精准依据,提升管理透明度与科学性。
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给予前期启动、后期奖励补贴;对购置农机、建设厂房等给予资金支持,缓解资金压力。
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集体经济的信贷产品,放宽抵押担保条件,给予优惠利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贷款风险,助力项目融资。
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下,保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建设用地、设施用地需求;简化审批流程,为产业发展开绿灯。
友情提供:温州市乡村振兴课题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