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进 专业导师:薛腾蛟
浙江农艺师学院22级 温州市观火熊类养殖场

摘要:面对全球黑熊保护的复杂现状,本论文探讨了合法养殖黑熊的必要性与意义,详细分析了国际上黑熊保护的不同模式,重点阐述了我国在黑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生态保护与栖息地恢复、以及黑熊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文章详细分析熊胆的药用价值、其功效的研究结果、还有其不可替代性的原因、未来市场分析,并强调及其对中医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详细的介绍了现代最先进、最科学的采胆技术与方法,并指出合法养殖黑熊不仅是对传统医药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对野生黑熊种群的有效保护措施。

关键词:全球黑熊保护, 合法养殖, 法律法规, 生态保护, 栖息地恢复, 黑熊养殖业, 熊胆药用价值, 市场分析, 中医中药产业, 科学采胆技术, 野生动物保护.
1 国际黑熊保护现状
1.1 不同国家保护方式的差异
北美地区、朝鲜、缅甸等国将黑熊作为狩猎对象,通过拍卖猎捕许可证严格控制猎捕量(约为种群总数的8%),以此调节种群规模,防止过度增长。这种管理策略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为当地社区提供了经济效益。
1.2我国黑熊保护策略
中国则侧重于对黑熊资源的非致命利用,尤其是熊胆的药用。政策规定仅允许利用人工驯养繁殖的黑熊,并严禁对野生黑熊进行商业性猎捕和利用。这一转变成功推动了野生黑熊种群的恢复,表明合法养殖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2 我国黑熊保护发展现状
2.1 主要威胁与应对
历史上,黑熊曾因过度猎杀和非法贸易导致数量锐减。自《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与合法养殖以来,严格的猎捕管制使猎杀不再是主要威胁。规模化合法养殖有效保护了黑熊种群。
2.2 生态与栖息地恢复
我国建立了众多自然保护区,为黑熊提供了重要栖息地。随着栖息环境改善和保护措施加强,黑熊在一些地区的种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如福建省闽北山区。此外合法养殖业的发展减少了对野生资源的需求,有利于野生黑熊种群的恢复。
2.3 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构建了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内的完备法律法规体系,将黑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通过地方立法予以细化和强化,为黑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3 养殖黑熊的必要性
3.1 熊胆的不可替代性
熊胆粉的临床研究报告有八百多篇。文献报道熊胆粉的药理作用大多与胆汁酸类成分有关,具有保肝、利胆、溶胆结石、抗癌、保护肾脏、保护心脑组织、保护神经、镇咳、平喘、祛痰、治疗眼病、调节肠道功能、调节血糖等药理作用。如熊去氧胆酸可抑制胆固醇的重吸收,保护肝脏细胞;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具有溶石效果,常用于临床治疗胆囊结石;鹅去氧胆酸常用于临床治疗胆管炎、脂肪肝等。熊胆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尤其在治疗肝胆疾病、炎症及相关症状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随着中医中药产业的振兴,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中高端人群因日常需要应酬熬夜,对肝脏的伤害很大,然而市场上又没有特别好的天然养肝护肝特效药,疫情发生后对养肝护肝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熊胆的需求也持续增长,其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到今天为止一个单方能治疗这么多重病大病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取代的。
3.2 中医中药发展战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对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需求的增加,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中医中药在全球医疗健康体系中的独特价值与潜在贡献,因此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将其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战略框架下,对包括熊胆在内的珍稀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关键一环。合法、科学的黑熊养殖不仅能够为中医临床提供稳定的药物来源,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非法贸易,保护野生黑熊种群,从而确保中医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3.3 养殖与野生保护的联动效应
养殖黑熊作为一种可持续获取熊胆资源的方式,对野生黑熊的保护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具体而言,通过科学管理的养殖环境,每头养殖黑熊在其生命周期内能够通过无痛引流技术安全采集胆汁,这一过程相比野外猎捕野生熊获取胆汁,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人道性。据统计,一头养殖黑熊所提供的胆汁量相当于减少对220头野生熊的需求,这意味着大规模的黑熊养殖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对野生黑熊的非法猎杀,减轻了对自然生态系统中这一关键物种的压力。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间,通过实施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与推广养殖技术,已经见证了野生黑熊数量的稳步回升,这无疑是养殖与野生保护联动效应的有力证明。此外,这一模式还促进了相关科研的进步,比如开发熊胆的合成替代品,以及提升公众对动物福利和生态保护的意识,为实现中医中药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共同维护提供了可行路径。
4 中国黑熊养殖业发展历程
4.1 个体粗放式养殖阶段
早期养殖业起步时,受利益驱动,个体农户常从野外捕捉黑熊,养殖条件简陋,存在虐待现象。法律监管不完善加剧了这些问题。
4.2 科技驱动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黑熊养殖业进入了科技驱动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科研机构与养殖企业紧密合作,不仅在黑熊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还研发出更加人道的取胆技术和替代品,减少了对黑熊的伤害。同时遗传多样性管理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避免了近亲繁殖带来的问题,保障了种群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4.3产业融合与生态旅游结合阶段
意识到单一依赖产品销售的局限性,黑熊养殖业开始探索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一些养殖基地转型成为生态教育基地或野生动物园,向公众开放参观,提供黑熊保护教育和自然体验活动,既增加了经济收入来源,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支持。这种模式强调生态平衡和动物福利,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4.4法规完善与国际接轨阶段
近年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黑熊等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使之与国际公约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接轨。养殖企业需遵循严格的国际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黑熊养殖活动合法合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认证,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公众监督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共同推动黑熊养殖业向更加透明、负责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黑熊养殖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盈利模式到多元化经营的转变,每一步都伴随着行业规范的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未来,随着全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黑熊养殖业还需不断适应新的挑战,探索更加环保、伦理的运营模式。
5 取胆技术的发展历程
5.1 古代杀熊取胆
早在千年前,古人就已经认识到熊胆对于治疗严重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的独特疗效。但由于技术限制,获取熊胆只能通过猎杀熊类,导致熊胆极度稀有且昂贵,有“一克熊胆一克金”之说,普通民众难以享用。
5.2 近代插管取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养熊业兴起,捕捉的野生熊被驯养后,通过外科手术植入瘘管以抽取胆汁。这种方法需要熊穿戴铁背心固定,手术部位易感染,熊承受极大痛苦。小型养熊场因追求经济利益而迅速增多,但普遍存在设施简陋、管理不善等问题,熊的福利状况恶劣。
5.3 现代微创无痛引流胆汁
当前采用的微创无痛引流技术,于熊3-4岁时进行微创造瘘手术。手术时熊被麻醉,术后体内无异物残留,熊可自由活动,无疼痛感,也不会因活动导致胆汁流失。取胆过程中,熊在享受食物时,工作人员仅需几秒钟即可轻松抽取少量胆汁(约取熊每天产生胆汁总量的5-10%),对熊健康无负面影响,且所取胆汁质量高。整个过程类似于人类献血,既保证熊的福祉,又能持续获得高质量胆汁。
温州市观火熊类养殖场创建于1997年,占地面60多亩,建筑物面积37000余平方米,是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的专门从事黑熊养殖、黑熊繁殖、经营和利用熊胆原汁(冻干粉)为一体的公司。实现从黑熊养殖、无痛引流胆汁、冻干粉制作一条龙生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 其养殖过程完全遵循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动物福利标准,充分体现了人道、科学、可持续的养殖理念。
6 熊胆粉市场分析
6.1 市场规模与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对高品质中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熊胆粉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医疗、保健品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据统计,我国熊胆粉市场规模已达数十亿元,且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一定水平。此外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速,熊胆粉在国际市场的需求潜力也逐渐显现,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6.2 产业链条
熊胆粉产业链涵盖了养殖、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等多个环节。上游为合法养殖基地,通过科学、人道的方式采集熊胆汁;中游企业负责熊胆汁的深加工,制成熊胆粉、熊胆胶囊等产品;下游则是医疗机构、药店、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共同推动熊胆粉市场的稳健发展。
6.3 竞争格局
目前熊胆粉市场竞争相对集中,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福建归真堂、温州市观火熊类养殖场等,它们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深受市场信赖。同时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凭借特色产品或区域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总体来看行业竞争以产品质量、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为核心,呈现出良性竞争态势。
6.4 政策影响
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对野生动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策导向,为熊胆粉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医药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修订,既严格规范了熊胆粉的生产和销售,又鼓励和支持合法养殖及科研创新,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6.5 发展趋势
未来熊胆粉市场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与发展:第一在科技创新上通过持续研发,优化取胆技术,提升熊胆粉提取纯度,开发新型剂型和复方制剂,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第二在品质升级上强化全程质量监控,提升产品标准,打造高品质、安全、有效的熊胆粉品牌,赢得消费者信任。第三在国际市场拓展上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熊胆粉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突破,尤其是在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华人社区以及对中医药认可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第四在可持续发展上推广科学养殖模式,提升养殖效率,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实现熊胆粉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7 未来黑熊养殖业发展设想
7.1 政策导向与行业认可的深化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政策层面对黑熊养殖及熊胆资源的开发可能进一步明确其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中医药现代化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框架内。主管部门要出台更具体、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养熊业在遵守国际动保公约、国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序发展。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行业开展科研创新,研发替代性获取熊胆成分的技术,如人工合成或植物源替代品,以减轻对活体取胆的依赖。
7.2 社会争议的应对与公众沟通
面对动物权益保护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养熊业需要更加透明化运营,主动公开养殖条件、取胆方式、动物福利措施等信息,接受第三方独立审查,并积极参与公众科普教育活动,解释合法养殖与野生保护、传统医药文化与现代伦理观念之间的平衡。通过对话与合作,尝试建立行业、学术界、环保组织、消费者等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共同探讨和制定更为人道、科学的养殖与取胆操作规程,逐步缓解社会争议。
7.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在政策扶持下,黑熊养殖业应加速科技创新,引入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监测每只熊的健康状况,优化饲养环境和饲料配方,提高熊胆产量和质量。同时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熊主题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元化业态,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熊胆替代品研发、疾病防控、遗传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7.4 环境友好与动物福利提升
未来的黑熊养殖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动物福利的改善。养殖场选址应远离自然保护区,遵循生物安全原则,减少对野生种群的影响。养殖设施设计应参照国际先进的动物福利标准,提供宽敞、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括丰富的环境丰容元素、合理的社交空间、自然光照等。饲料应富含营养,满足黑熊生理需求,同时避免过度依赖人工饲料,探索引入更多天然食材和益生菌,提升熊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7.5 标识管理与市场监管强化
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政府应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专用标识管理制度,确保只有合法合规的养殖场才能获得标识,用于其熊胆制品的流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区块链、二维码追溯等手段,实现从养殖、取胆、加工到销售全链条的信息可追溯,打击非法贸易和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加强对电商平台、药店等销售渠道的监管,查处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引导市场公平竞争,提升行业公信力。
综上所述,合法养殖黑熊不仅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满足了人们对熊胆粉这一珍贵药材的需求,同时通过科学、人道的采胆技术,有效保护了野生黑熊种群,实现了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随着市场环境的优化、技术的进步与消费者认知的提升,熊胆粉市场有望持续稳步发展,为中医药产业乃至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主编. 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49-251.
[2]范志勇. 中国黑熊现状和养殖业的发展[J].大自然,2000(4):40-42.
[3]范志勇. 养熊业的问题分析及发展思考[J]. 天津农林科技.2006,1:4-10.
[4]吴修红,孙文军,滕毅,等. 基于UPLC-Q-TOF 联用技术的长期引流采胆熊及正常熊的代谢物比较研究[A].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文集[C].2006.587-593
[5]滕毅,杨海玲. 我国养熊业及引流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现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4:8-9.